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前因、经过与后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生死之事万物皆有,面对生死万物也都有各自的态度与方式。

    生命短者: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生命长者:楚南冥灵,历五百年而作一季。

    上古的大椿更是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但即使是这样的神物而难免倒伏的结局。

    这便是所谓的死亡即还本。

    人类是万物之灵,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就更有自己的态度与感情。

    在中原,一个人倘若死了,那么他生前的子女、朋友们会纷纷过来吊唁,为他流下或是思念或是悲伤的泪水,最后等三日尸体陈停满,就为他穿上华丽的衣服并放入宽大的棺椁中。

    接着送他到一块能保佑子孙的风水宝地,亲眼看他下葬,等纸钱烧尽,人们三三两两的离开尽了,这个人的死亡才能被人们所接受。

    而在边疆塞外,尤其是少数游牧者的文化里,土葬并不被人接受,更多人还是选择去“天葬”,如果那人有子女、朋友,待他死后他的子女或朋友就会将他肢解并抛尸于荒野,让野兽吞噬掉他;倘若那人没有子女、朋友亦或者是病入膏肓行将就木,那么他们就会乘着自己还有一些神志意识的时候,给自己带满了奶块腊肉悬于腰间,自己跑到远离族人的荒野之上静静等死,当然那些奶块腊肉他们并不会拿来吃,而是用来吸引猛兽凶禽来加快自己的死亡。

    两种不同的方式,是两种文明对待死亡的态度,两者形式虽然不一但都是对死亡最最虔诚的态度,不过这世上绝少有泾渭分明的分界线来,有些边民就很容易受到两种文明的同时影响。

    比如在兰州总管府附近生存的村民,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南下蛮子的劫掠,虽然是汉人可渐渐的也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习染上蛮夷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甚至在生死的问题之上也放弃了古老的土葬,而采用“天葬”。

    但可蛮族的“天葬”不同,种地为生的汉人既拿不出奶块儿和腊肉,也对人的尸首下不去手,于是在这样一番缩水之后,他们就只是将死者的尸体扔到远离村庄的地方罢了。

    所以一般一场天灾或者一起兵祸,就很有可能导致大半个村子的人统统丧命,这些死去的人中,好的能被破席子一卷扔到高原上接受“天葬”,而绝大多数则是的就地暴尸,腐烂大半而无人问津。

    其实不论是汉人的地葬也好,还是北蛮子的天葬也行,只要有方法安抚死者的灵魂,叫他们有个归路这些死难者的灵魂也会乖乖地接受天地的轮回,毕竟这天底下带着冤屈而死的灵魂多了去了。

    可偏偏这些生不逢时的人,活着没有碰到太平天下的好日子,反而总会遇上上兵荒马乱的年头,现成的村庄绝对是行军部队现成的补给点,各方掠夺与杀掠导致长安到西北边陲一路上罕有人存,手无寸铁的百姓农民如何捱得过这样的摧残?。

    最后尸体也堆积地越来越多,没有去路的死者也随之聚集起越来越多的怨念,幻化的厉鬼在天地间嚎哭作祟好像天地都欠了他们一样。

    这便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