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3回 病美人香殉乐府歌,虞世基惊鸿讲武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大兴城东的一条小街上热闹非凡,趁着进京赶考的生源聚集,一些商贾摊贩,沿街摆摊,招揽生意。提及今秋的科考,在一个烧饼摊上,几个市井老儿,围坐在一张小木桌前品头论足,口若悬河的闲聊着。

    几个小老儿之中唯有一人,干啃烧饼,寡言少语,这人三缕短髯,轻飘胸前,年纪已到中年,黑黑的胡须之中已有了几根白丝。

    “茂世兄,你这都一把年纪了,还考什么进士啊?”

    这个茂世,名叫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氏,原本是陈朝的官员,自从亡国之后,一直流落关内,靠着当教书先生,勉强糊口,如今也报名参加了科考。

    虞世基道:“几位老哥是不知道,当官好啊。人前显贵,鳌里夺尊,全家都跟着享福。”

    一个老儿笑话道:“那是官人家的公子能考进士,你教书匠能排老几?”

    虞世南指着老儿笑道:“无知之辈,这次考进士科,可不是九品中正选人才了,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全看能耐,要不然天下这么多书生都来考呢。”

    虽说当官好,但看这虞世基的一副穷酸样,几个老儿只是用鄙夷的眼神啃着烧饼,谁也不信虞世基能考上名次。

    ……

    过了几日,所有的考生赶往国子监参见考试,国子监门外有禁军侍卫,搜身盘查,考生排着队依次入内,按先后领取牌号。国子监大院之中,站满了等待参加考试的生员,而已经黄土埋半截的虞世基也在其中。

    正北面的石台子上,摆了三条长桌案,只见几个身着官服,身带乌纱的官员,登上石台。为首之人便是主考官、莒国公萧琮,身后跟随着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以及吏部、礼部的官员。自从越国公杨素死后,莒国公萧琮便是当朝的首辅大臣。

    萧琮高声言道:“今秋开科取士,普及天下,恩泽九州,选拔贤才,择优取士。国子监法纪严明,考院规章,已悬挂东墙之上,王法无情,但凡有违规者逐出考场。请众生员入场,考题稍后发放。”

    “考生入场——!”

    众考生依据领取的牌号,纷纷入场,现场的考官把皇上钦定的考题,封在小纸筒中,分发给众考生。

    虞世基接到纸筒,小心翼翼的打开,取出纸条,上面写道:

    “钦定命题,做《讲武赋》。”

    虞世基不看便罢,看着“讲武赋”三个字,不由得心生感慨万千,思绪无限。但想的再多,此时也是科举考试。

    虞世基揉了揉眼,确定自己没有看错,稍加思索,提笔便写。虞世基最擅长隶书,一篇《讲武赋》写的酣畅淋漓,书法精湛,浑然天成,自己也深感欣慰。复读一边,没什么疑虑,便投交了考卷。真可谓:

    一赋做成思前缘,开科又见写旧篇。

    若非今生朱紫命,岂能迎来状元年?

    国子监科考已毕,等到两日之后,莒国公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等人一起来到宫里,奏报天子考试成绩。

    隋炀帝此时正与萧皇后在水池边喂鱼,一见五位大臣一起来到,隋炀帝问道:“今秋科考成绩怎样?”

    萧琮道:“启奏陛下,今秋科考,答卷已经审议,我等五人一同举荐一个名叫虞世基的考生,特来请皇上圣断。”

    “嗯……虞世基?”

    苏威道:“是啊,这虞世基一手隶书写的精湛绝美,他的《讲武赋》文采也最为出众。”

    说着苏威呈起夹在自己腋下的考卷,隋炀帝道:“既然虞世基的讲武赋写的最好,就读来听听。”

    “遵旨。”

    苏威打开考卷,读道:“夫玩居常者,未可论匡济之功;应变通者,然后见帝王之略……”

    “且慢!”隋炀帝一声打断,把众人下了一跳,几个大臣满脸疑惑,不知所以。

    隋炀帝问道萧皇后:“皇后你可否听说这几句话?”

    萧皇后猛然想起那日在崇文阁,隋炀帝读的一本陈国典籍之中,开篇就是这几句话,那本书也叫《讲武赋》。

    萧皇后迟疑问道:“皇上莫非是觉得此人抄了一篇《讲武赋》?”

    “不错,立刻起驾崇文阁。”

    萧琮、苏威等几个人被说的一头雾水,赶忙跟着隋炀帝、萧皇后来到崇文阁,几个小太监也匆忙在陈国带来的书卷中寻找那边《讲武赋》。

    等了少许时间,一个小太监匆匆跑到前厅,奏道:“启禀皇上,那本南朝《讲武赋》找到了。”

    隋炀帝接过这本书,翻开观看,再看看那宗考卷,对几个大臣说道:“各位爱卿,你们来为朕对照对照,看看是不是抄袭?”

    萧琮、苏威、薛道衡、诸葛颖、潘徽围到龙365小说和考卷对照,两篇文章都是一千两百六十个字,内容几乎相同,只不过那本书是当年写给陈国皇帝的,这篇试卷是写给大隋王朝的。

    众人惊讶万分,萧琮叹道:“莫非真是抄袭试卷?”

    诸葛颖一旁摇了摇头,说道:“不对,就凭字迹,恐怕出自一人。”翻开那本书的落款,作者署名恰恰正是“虞世基”。这才是:

    天下无巧不成书,作者作品两归途。

    名著长存高阁内,本人孤身在江湖。

    开科取士国子监,旧作重书讲武赋。

    人生慨叹命苦短,半百余生惊皇图。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